国企不能理财又有地方国资开免责清单!为耐心资本松绑 投资人这么建议
- 新闻
- 2024-12-15
- 87
- 更新:2024-12-15 01:44:29
近日,《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以下简称《清单》)出台,记者注意到,其中多条涉及业务,例如,在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业务中,只要如实报告已知风险,由于种子期或初创期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失败,造成投资损失的,应视为尽职免责。
当下的一级市场正全面进入国资时代,原有考核理念与现有模式之间的不匹配使得多地国资寻求改变。有投资人士向每经记者表示,当前的探索主要目的是减轻国资体系内投资人员的顾虑,当上级部门切实推行容错免责相关规定,各地机构能够获得更强的信心和更明确的指导,进而根据本地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精准有效的创投管理策略,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和细化,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创投环境。
多地国资开免责清单、提高容错率
湖北国资开出免责清单,记者注意到,《清单》规定了10种情形可以予以免责,其中涉及创投业务主要有以下几条:在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业务中,如实报告已知风险,因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失败,造成投资损失的;在境外经营投资中,因国际局势、所在地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投资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工作中,因技术路线选择、市场环境变化等重大不确定因素,导致研发失败,造成投资损失的;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因市场风险等不可预见因素,未取得预期成效或造成投资损失的;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因市场风险等不可预见因素,未取得预期成效或造成投资损失的。
《清单》强调,只对规定原因导致的失误给予容错,以事实为依据,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履职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审视其发生背景、工作依据、决策过程、动机取向、客观结果等,做到尽职免责、应容则容、应免则免,避免在执行过程中“走腔变调”,成为不作为乱作为的“挡箭牌”。
事实上,不只是湖北,今年以来,还有多地国资从不同角度探索国资创投容错问题,上个月,作为国内创投重镇,广东省就明确提出,省人民政府科技、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对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同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此外,北京市东城区、广州开发区等此前也都明确列出了尽职免责的具体情形。
在探索容错率方面,四川、安徽、深圳等地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容错率。其中,成都高新区还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基金设置了20%-80%不等的容亏率,为国有企业松绑赋能。
多因素推动国资直投攀升,投资人提出容错探索建议
当前一级市场对国资的倚重正逐步攀升,据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国资平台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国资主体数量为23014家,其中,5981家国资GP,16205家国资LP。从投资结果来看,全国国资机构在过去5年间直投金额高达1.59万亿,直投了约1.29万家企业。如果算上间接投资,国资机构共投资了约2万家企业,在过去5年获得投资的企业中,每3家就有1家获得国资机构直投。
“为了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项目的实际落地,过去一年中,部分地方的引导基金会在母基金中提高直接投资的比例,或者将投资策略从以母基金为主转变为以直接投资为主。”北京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向每经记者透露,这种转变的背后有多方面的考量。
“直投不仅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而且对于地方而言,成功引入并落地一个大型项目更能彰显其业绩。”上海一位VC人士同样表示,以合肥投资汽车等明星项目的成功为例,这种“最佳政府投行”的光环效应激发了许多地方引导基金这两年来不断尝试直投。
不过,前述投资机构合伙人坦言,当前直投面临的合规压力和风险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项目投资遭遇亏损时,团队往往需要反复面对巡视和审计的质询,但投资本质上伴随着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投资现状与原有考核理念之间的不匹配驱使各地国资开始寻求改变。“各地正在积极构建容错机制,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国资体系内投资人员在创新探索中可能遭遇失败的顾虑,同时传递出对创新精神的尊重和鼓励,这些探索也会鼓励员工遵循既定程序和逻辑大胆开展工作。我相信当上级部门切实推行容错免责相关规定,各地创投机构能够获得更强的信心和更明确的指导,进而根据本地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创投管理策略,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和细化,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创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