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白云广州体育场全国首个8万座体育场即将“变身”!全运会场馆升级进行时

  • 情感
  • 2024-12-13
  • 77
  • 更新:2024-12-13 08:32:24
全国首个8万座体育场正改造成绿色低碳场馆,被誉为“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的体育场将新增设体育博物馆,传统中轴线上的体育场将与山景融为一体……如火的盛夏,广州多座重要体育场馆正全面升级,预计整体将在2025年3月底前完工,迎接明年11月举办的全运会。 记者走进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见证这些创造出“国内之最”、举办过洲际体育盛事的老场馆,在改造中保留城市记忆,引入绿色低碳技术,把握机遇焕新彩,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抢晴战雨”施工忙,全力以赴促进度 三伏天的广州,高温和雨水轮番登场。近日,记者来到正在进行改造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下过雨的室外闷热依然,气温在35度以上。建设中的赛事指挥中心,数百名一线工人正在忙而有序地捆扎钢筋,为混凝土浇筑做准备。 奥体中心体育场,工人正在对外墙进行施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普遍身穿防晒服或戴上冰袖,有的还用面罩遮挡阳光。工地多处设置茶水亭和休息间,让施工人员休息乘凉,还有防暑降温凉茶供应。“现在正是抢抓生产的关键时期,现场各工点共600余名建设者正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必须保持健康状态,避免发生晒伤中暑等情况。”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以下简称“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航拍改造中的奥体中心。 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奥体中心改造项目包括约35万平方米室外工程和约10万平方米金属屋面工程,施工期间正值广东酷热高温天气,为项目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保安全促进度,项目部调整作业时间,避开上午11时至下午3时的高温天气;发放防暑降温药物,每日上岗前检查人员身体及精神状态;如遇红色高温预警,室外工程即进入暂停施工状态,严禁室外施工人员在强高温天气下作业。 特级体育建筑改造,更绿色更低碳 总规划用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奥体中心,承办过2001年九运会及2010年亚运会,曾是国内设项最多、功能最全的大型体育中心。执委会介绍,奥体中心本次建筑改造内容包括体育场、副场及副馆(新建赛事指挥中心)、游泳跳水馆、室外工程、智慧场馆、无障碍工程、夜景照明、附属场馆立面工程。 奥体中心改造后的效果图。 2001年建成的奥体中心体育场,属于特级体育建筑,总建筑面积14.56万平方米。作为全国首个8万座体育场,升级工程拟采用光伏发电板、再生混凝土等绿色技术和环保材料,打造低碳节能智慧示范场馆。其中的金属屋面升级改造,拟利用索道、移动吊篮等新技术施工,通过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现有屋面进行高精度数字化捕捉,构建三维数字模型,完美实现屋面设计曲线。 在体育场的室内部分,拟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空间布局进行数字化逆向建模,提高出图效率及工程量核验速率,实现项目的高质量管控与高效协调。机电管线施工结合AR(增强现实)与BIM技术,实现新旧管线科学排布。 奥体中心改造后的效果图。 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项目自2024年4月28日进场,现场已完成25%建设体量。其中,体育场和游泳跳水馆室内拆除和外幕墙拆除工作均已完成,体育场金属屋面面板拆除工作已完成90%,机电管线及设备拆除工作完成87%,指挥中心主体结构已完成3层楼板混凝土浇筑。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正在升级 位于越秀区较场西路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16岁以下女子足球比赛,自今年5月起,场馆已进入施工状态。很多市民可能不知道,这个被俗称为“东较场”的场馆,用于开展体育运动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远在唐代,东较场就是守军习武、阅兵和武试的地方,如今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场之一,被誉为“岭南体育文化的活化石”。 历经千年沧桑,东较场走过无数次风雨和一场场战火。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开始着手修复重建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的体育场,并将其命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以下简称“省人民体育场”)。如今的省人民体育场建筑于1975年至1990年分批建成,其中,1978年至1980年间,看台及主席台在时任省主要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落成,与市民一同见证多届省港杯、两届全运会、2010年亚运会等重要赛事,承载了深厚的城市记忆。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现状图。 省人民体育场本次升级改造工程,将加固装修改造现状建筑,用于赛时功能用房,加固改造北侧建筑并新建体育博物馆,更换轻型钢桁架结构雨棚、看台座椅、塑胶跑道、场地扩声、照明系统,装修原有外立面。 增设广东省体育博物馆展示千年历史 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深入了解省人民体育场的“威水史”,改造工程将在北侧增设广东省体育博物馆,展示场馆千年历史、体育文化及革命文化。同时,工程将拆除北侧部分看台,利用连通平台衔接英雄广场,与烈士陵园共同形成红色体育文化轴线,搭起一条连接古今的城市文脉桥梁。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北侧将改扩建成广东体育博物馆。 改造将保护原有历史建筑记忆,延续省人民体育场传统外观,既让老广州人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历史,也让新广州人体验到老场馆焕发的新活力。“由老领导指导建设的看台及主席台建筑予以保留加固翻新,对于影响城市空间视线的灯塔进行加固翻新,顶棚按原轮廓范围新建改造。”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外立面的改造上,设计师通过对岭南传统骑楼及木构建筑研究,提取其主色调为场馆立面的主色调。项目吸取屋顶挑檐、农讲所门楼、骑楼柱式、岭南花窗等元素,从顶棚、立面、柱式等设计充分体现岭南建筑特色,改造成为具有岭南风韵的老场馆。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改造后的效果图。 改造后的省人民体育场将拥有更先进的体育办赛功能,更便民的运动活动空间。雨棚拆除重建后新增排水功能,同步提升第五立面的形象。场地照明将满足赛事需求,四座灯塔只设置专业照明。考虑到场馆建成时间较长,现状智能化技术应用较少,改造将实现场馆智能化全面升级,对于观众及日常健身群众,可以实现更高效智能的体验,对于场馆运营,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日常运营人力成本。 越秀山体育场: “国保”环绕的体育场第九次焕新 地处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越秀山体育场,掩映于越秀山的翠绿树荫之中,为众多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所环绕。站在体育场上,抬头可见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体育场与明城墙仅一路之隔,与五羊雕像、中山纪念堂的直线距离就在400米内。 越秀山体育场现状图。 这个三面环山的场地,早在1926年就已被用作泥地运动场。1950年,时任市长叶剑英元帅号召修建越秀山体育场。场馆先后在1956-2010年进行了八次翻修,2012年获评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多年来,越秀山体育场一直是广州足球队的主场,还举办过亚冠赛事,见证了一代代足球名宿一战成名,成为广州队的福地、孕育南粤足球成长的摇篮。即将迎来十五运会足球比赛的越秀山体育场,正进行第九次焕新。 越秀山体育场升级工程将修复牌坊及建筑外立面,重新铺设足球场及塑胶跑道,改造观众看台、看台外围通道及出入口,修复室内装饰,改造机电设备和赛事专用系统。 尊重历史精心配色,与越秀山融为一体 “改造以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为前提,严格按照相应文物改造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打造承载广州与岭南足球双重历史记忆的现代化足球场,为老场馆焕发新的光彩,为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事业注入新活力。”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 对于场馆重要景观的正门楼,设计师找回黑白的历史照片,还原门楼建筑的历史空间特点。通过修缮立面,整饰天面,协调用色,打造简洁整体的门厅形象,形成有历史感、仪式感、记忆感的门楼。 越秀山体育场改造后的效果图。 越秀山体育场的整体配色也是经过了精心比选,将与历史⻛貌区及周边环境相协调,以消隐的手法融入环境。其中,跑道采用蓝色,跑道周边挡墙采用深绿色,座椅采用黄色跳色渐变,看台盖罩采用灰色,尽量与周边山景融为一体。同时,改造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与镇海楼、传统中轴线的呼应。 考虑到越秀山体育场平时也是市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改造还将新增配套AI智慧健身导引系统。该设备布置在步行道一侧,市民步行经过智慧步道布点区域,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可以查看自己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消耗热量等数据。智慧屏还可展示运动排行榜、运动方式统计图、客流量、累计总时长、累计总里程、男女比例及年龄统计图的大数据分析,推动赛后的全民健身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